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://myyk.familydoctor.com.cn/2831/著名心血管专家、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在谈到什么样的人爱生病时,提到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。
他说:人和人表面看起来,高矮差不多,胖瘦差不多,长相好像也差不多,但人和人的生命质量却有天壤之别。
比如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气、着急、不痛快的事,但是遇到这些事的时候,张三一生气就心跳加快、脸红、气得哆嗦、血压高。
李四着急生气,心跳不快,血压不高,可是会胃疼;
王二一生气、着急,得了糖尿病……
同样的情绪,有的人得心脏病、溃疡病,有的得糖尿病,有的人什么事也没有。
所以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,也就导致健康状况不同、生活质量不同。
我们以为,身体不舒服,会让心情变坏,但其实,心情不好,也会反应在身体上。
心理学家武志红的《身体知道答案》中有一个病例。
娄底有一位62岁的退休教师,冬天要穿38件上衣和11条裤子御寒,但还是冷得要生两个炉子烤火取暖。
医院的医生说,他可能是血糖低或结核病,也可能是心理问题。
原来,他从年就变得特别怕冷。
那一年,妻子遭遇车祸去世,之后他的体质就开始变差,常常感冒,衣服也越穿越多,慢慢发展到,夏天要穿10件衣服、套几层裤子,还是感觉冷。
身体这种离奇的冷,源自于心冷。
妻子过世,留下自己形单影只,他的情感支持系统崩塌了,孤独的冷笼罩在心头,此后也没有人能代替那个人,让自己的心变暖。
武志红|鹭江出版社
心理医生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,大多不需要连续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,但很多年轻医生都有脊椎的问题,颈椎和腰椎特别容易出问题。
武志红认为,脊椎有强烈的象征意义,心理医生为来访者承担了太多心理层面的东西,这些东西也压垮了他们。
露易丝·海写过一张“身心对应表”,也就是情绪和身体症状之间的关系。
她认为:
关节炎是因为对生命感到苦涩、憎恨,对爱感到缺乏;
气喘是过份敏感、窒息的爱、压抑情绪、呆滞窒息的感觉;
背痛是缺乏精神的支柱和财务的支持;
郁闷不乐、思想呆滞不流畅,和血液病有关;
长久的情绪问题没有解决,则和高血压有关;
愤怒会催生疖子;
长久忍受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愤怒则和癌症有关……
愤怒也好,悲伤也好,一种情绪产生了,你拒绝接受,它极力压制到内心深处。
你成功了,你似乎不再受这一情绪的困扰。
然而,这一被压制的情绪,却通过身体表达了出来。
或许,细胞的癌变便是身体对这一被彻底压制的情绪的表达。
调查发现,81.2%的癌症病人在确诊前遭受过不良事件的打击。在心理学上,压抑自我、爱生闷气被称为“C型性格”,也就是“癌症性格”。
他们通常不善表达,表面上逆来顺受、毫无怨言,内心却怨气冲天、痛苦挣扎。
他们喜欢生闷气,不喜欢宣泄,常常被一些小事搞得焦虑不安,精神容易紧张。
有关统计资料显示,和别人比较疏远以及容易招惹是非的人,更容易罹患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疾病;
性格忧郁、感情不外露的人,患癌症的几率比性格开朗的人高出15倍。
这是因为,消极情绪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,使身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,癌细胞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御,就形成了癌症。
丁香医生曾经发表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笔者的爷爷因为心肌梗塞猝然离世,在此之前,他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,没有确诊过任何心血管疾病,他的突然离去,和十几天前奶奶的离世有关。
爷爷奶奶结婚六十多年,感情很好。两个月前,奶奶被确诊直肠癌晚期,让爷爷大受打击。
奶奶去世后的几天,爷爷悲痛万分,总是说:“你怎么就这样走了……”
他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,偶尔说自己胸闷,家人帮他捋捋背,感觉就舒服一点。
有一天他忽然呼吸困难,直冒冷汗,最终在ICU抢救了几天,还是没有抢救回来。
笔者在悲伤之余回顾这段经历,他很后悔在爷爷悲伤哭泣的时候,他以为只是太伤心,忽略了老人家的心肺功能,根本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。
突然而来的情绪,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,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一个人表面上可以装作很淡定,但是长时期把情绪压抑在身体里,时间久了,身体却不会伪装。
那些触动你情绪按钮的,也许周遭人距离你的期待太远,让你无奈;也许是达不到对自己的要求,对自己失望,而压抑情绪的原因,通常有两个:
一是人格面具。
我们被要求成为一个怎样的人,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人格面具。
你希望自己完美、身边的人完美,无法接受彼此真实的样子。隐藏情绪、不敢表达,很多时候是为了这张完美的人格面具不受破坏。
二是心里有太多“应该”。
“我应该是好样的”、“我必须是好样的”,但这些自我要求很多是为了被别人认可,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期待。
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中说: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,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,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。
觉察身体的感觉,需要你经常能停下来,花15分钟细细觉察你的身体,从脚到头,再从头到脚,试着去觉察每一个细微的部位。
一开始,很多部位你只能想象而觉察不到,但这个练习做到最后,你就可以觉察身体每一个细微的部位。
《卧虎藏龙》里有句台词:“当你握紧双手,里面什么也没有;当你打开双手,世界就在你手中。”
健康还是疾病,忍耐还是改变,很多时候都在一念之间,一个念头的改变可能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生活。
身体是心灵的镜子,照顾好内在的情绪,才能照顾好身体。